关闭广告

专访顶新便利餐饮 游仁宏:便利店的核心壁垒,是人与温度

新零售财经39人阅读

在即时零售席卷线下、平台流量日益集中的今天,便利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售卖点”,而是逐渐演变为连接人与社区、食品与服务的“生活节点”。

作为拥有全家FamilyMart、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等多品牌的顶新国际集团,正在以“泛零售生态”为底座,以技术为刃、以社区为锚,探索一条既坚守品牌温度、又拥抱技术革新的发展路径。

在日前举行的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上,《零售圈》深入对话顶新便利餐饮群行销副总 游仁宏,解读顶新在本地生活大战中的战略思考与实战布局。



顶新便利餐饮群行销副总游仁宏

以下为专访内容实录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零售圈:顶新旗下聚集了全家FamilyMart、德克士等多个知名品牌,目前整体线下门店规模如何?各品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游仁宏:目前顶新体系内的线下门店总数大概在7500家。其中全家FamilyMart数量最多,年底会达到350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家FamilyMart的核心市场在华东,以上海为核心单城市就有1500家门店,其次是华南、华北和西南。

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等品牌则根据消费场景差异,在不同线级城市布局,形成互补。

零售圈:顶新已经将供应链系统沉淀为八大服务板块(鲜食、面包、物流等),这些板块是如何支撑品牌快速发展和商品力打造的?

游仁宏:八大供应链板块看似细分,实则是“分工协作、整体赋能”的体系。既有鲜食、面包等生产端的工厂支撑,也有物料集采、多温层物流等后端保障。

核心价值在于“规模效应”和“资源复用”。比如德克士的鸡肉采购量很大,基于这一集采优势,在全家FamilyMart的烤鸡、鸡排等商品也能共享同规格采购资源,直接拉低成本。

在全家FamilyMart的烤鸡、鸡排等商品也能共享同规格采购资源,直接拉低成本。

再比如门店硬件采购:以前全家FamilyMart、德克士各自采购空调,成本居高不下;现在集团整合需求后,向空调厂商招标集采,单这一项成本就下降了超过两位数。

这种跨品牌的资源协同,正是八大供应链板块的核心作用——让每个品牌都能借力集团规模,同时保持自身业态的独立性。

零售圈:我看过您之前的专访,您曾提到“便利店是在售卖消费便利的时间”,顶新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变化?这对顶新的业务布局和品牌定位产生了哪些影响?

游仁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议题,当初的访问大概是在一年前做的。我们对“便利”的划分很清晰:10分钟内的需求靠便利店、自动贩卖机满足(比如口渴买水),1小时内的需求靠即时零售,1-2天以上的需求靠电商。,让便利店与即时零售出现服务边界模糊。为此,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们加入他,一个是我们抗拒他,这对我们是挑战,也是调整的契机。

前几年我们选择“抗拒”,但从去年开始,我们转向“拥抱”。比如我们和饿了么、美团、京东打通数据,接入即时零售平台,效果也很明显,全家FamilyMart的外卖业务从去年到现在增长了4倍以上。

坦白来说,其实关键核心不是“在哪卖”,而是“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当下的需求”,消费者不在乎是便利店还是平台,只在乎“需要时能不能立刻拿到”,所以我们选择把平台的技术、流量和自己的商品、门店结合起来,让“便利”更贴近现在的消费习惯。

零售圈:顶新早在2014年就曾提出计划到2024年在大陆开设1万家便利店的目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目标是否有调整?未来顶新在门店扩张、市场下沉等方面的策略是怎样的?

游仁宏:我们昨天还在开大会,各个子公司要分析说如果我们要开一万店,在哪一年实现?每个区要怎么开?比如说以浙江来讲,浙江最南边有温州、台州,每个城市的负责人要怎么开这些城市?哪一年要进多少店?

所以,我们现在依然以“1万家便利店”为长期目标,只是调整了推进节奏和区域重点。

要强调的是,我们开店不会过度在意“一二线还是三四线”,而是“消费需求强度”:比如华南消费者基本上24小时都有饮食需求,华东消费者对“时间效率”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些区域的便利需求更强烈,我们就重点布局。

像浙江,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城市都有全家FamilyMart门店,除非是城镇人口密集度还在发展中的城市才要延后进入。

便利店依赖“高频刚需”,如果人口分散,餐饮、即时商品的需求撑不起门店运营,我们是不会盲目下沉的,而是要跟着“需求密度”走。

这和折扣零食店“能开店就开店”的逻辑不一样,我们更聚焦“场景驱动”。折扣零食店以常温的东西为主,主要是零食,大部分是冲动性销售,可以让消费者一口气买很多不一样。

我们做的是一日五餐,可以说便利店大部分业绩是餐饮,所以正餐和零食不太一样,如早餐就是消费者第一天的第一餐,要低价、要食品安全、还要好吃,所以全家便利店现阶段是以一日五餐为主的便利店。

零售圈:您如何看待便利店作为“社区节点”的未来潜力和增长线?未来的便利店,除了销售商品和服务,还应该承担哪些社区功能?

游仁宏:以前便利店的服务范围是“500公尺的小商圈”,但即时零售进来后,我们的数据显示服务范围能扩展到3公里,这其实就是“社区化”的基础——便利店不再只是“卖东西的地方”,还可以成为社区的服务中心。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便利店除了烟以外,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几的销售额来自于食品,但是在日本、台湾和美国,食品在便利店的收入只占了一半,另接近一半是非食品与香烟与服务如收快递得来的收入。

我们也一直在探讨,怎样把我们的销售从纯粹的食品转到非食品,并持续探索非食品类的社区功能:比如有想过收快递、做药店、卖花、手洗衣服、彩票等,目前都还要摸索。

不过我们没有放弃,内部讨论还是觉得应该要找一些不同的场景测试,因为有一些东西是消费者必定要在线下完成这件事情。

便利店成为小商圈的社区服务中心,全家FamilyMart成为整个社区的中心,这个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另外,我们也在强化“社区温度”——今年全家FamilyMart拍了以店员为核心的暖心短剧。现在我们正在筹备新一部短剧,就是想传递“24小时亮灯的便利店,是社区里的一个温暖节点”的理念。

未来我们还会减少自主贩卖机,增加店员数量,保留你进店时有人说“欢迎光临”,买东西时有人跟你聊两句,这种“人情味”是无人店替代不了的,也是社区居民需要的。

零售圈:在商品规划层面,不同社区、城市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比如南方偏甜、北方偏咸),顶新如何快速响应这种差异?

游仁宏:我们靠“公私域数据结合”来捕捉需求。私域端,通过会员POS数据追踪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购买偏好;公域端,从小红书等内容平台抓取用户反馈,分析不同区域的饮食偏好。

最典型的例子是“包子”:上海消费者认肉包,广州喜欢甜口的叉烧包,西南地区则偏好“炒过肉馅”的包子,光包子就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以前我们是“华东做冷冻包子卖全国”,现在改成“地域化定制”,根据每个地方饮食文化不同去销售他要的产品,比如在西南设工厂做炒肉馅包子,在华南推叉烧包,让商品更贴近当地口味。这种“因地制宜”不是靠经验,而是靠数据驱动,才能快速响应不同社区的需求。

零售圈:德克士早期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对当前社区化布局有何借鉴意义?比如说像现在的便利店能否参考德克士早期的战略?

游仁宏:全家FamilyMart为什么是由一线城市往下沉,主要是和城镇化人口有关。因为全家FamilyMart主推的是早餐,这和城市白领、上班族的密集程度有关,如果白领、上班的人越多,他们要赶打卡,便利店就会更加有早餐需求,同样,加班的人多了也会有这样的便利店需求,所以实际上便利是和场景有关。

而德克士当年的发展主要还是和错位竞争有关系,因为当时一线城市早已经有了洋餐大品牌入驻,大家会携家带眷去里面吃东西,有很多聚餐的需求。以前德克士在二三线、三四线的很多店都很大,符合很多家庭日的活动和当地聚餐的需求。

现在这个策略其实也会随着消费者的变化改变。

比如说现在二三线消费者也有很多不同的聚餐需求,我们现在在德克士除了场景外增加了以产品为核心,比如我们去年有推出手枪腿的黑金版,今年做了四方腿、菠萝堡,这些都是以独特的产品驱动消费者来德克士购买的需求,以场景化的需求变成以产品为核心。

零售圈:面对美团、抖音等平台的本地生活战争中,在“社区化”与“规模化”的平衡中,顶新的核心壁垒是什么?如何平衡好社区化和规模化?

游仁宏:我们定位是和平台的关系“既合作又借力”:抖音偏冲动消费,我们就推宵夜、烤肉串等适合“刷到就想买”的商品;美团偏计划消费,我们就重点推早餐、日用品,让消费者“需要时能搜到”。

比如去年我们和饿了么合作“冰杯”的活动,结合“看球赛喝啤酒”的场景,就很成功,这就是“借平台流量,做自己的场景商品”。

面对现在这种市场规模非常大的本地生活市场,便利店遇到的冲击是很大的,因为以前便利店大家觉得说要便利就走到便利店,但是现在更便利是便利直接到手上。

我们不可能和消费者逆着潮流做,也因此看到了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比如说像日本的711和美国亚马逊,他们的做法就是把门店和仓分开来。在日本的话,711是有门店的,但却又开了一个仓,这个仓通过他的自平台或者和Uber合作,品相会变得很多。

一家便利店平均产品大概2500~3000个,但是像日本的711可能就会有大概3500~4000个,但是像前置仓可以放到8000-12000个产品,所以范围很广,可以覆盖到3公里的20家便利店,这20家的外卖需求都由总仓配送,这是我们最近在思考的模式,但是这个东西也不确定能不能成,因为日本的7-11在做店仓分离模式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我觉得有一句话很符合当下:自己要打败自己,不能等到别人来打败我。

零售圈:未来3-5年,顶新本地生活战略的侧重点会放在哪些方面?是技术驱动、供应链开放、业态融合还是其他方面?

游仁宏:会分成To C、To B两条线推进。

To C端,我们要牢牢抓住“和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里路”:虽然我们目前有在跟平台合作,但我们还是会搭建自己的流量池,不让平台完全控制我们和消费者的连接。同时保留店员、减少无人设备,就是为了维持“人情味”—— 全家不想变成冷冰冰的“取货点”,而是社区里“有温度的节点”。

To B端,一方面我们会深化集团内部的后端整合(比如德克士和全家共享供应链、物流),另一方面会慢慢“开放供应链”,八大板块不只是服务自己的品牌,不是只做自己的生意,未来也可以服务外部企业,做外面的生意,甚至引入外部竞争,避免“内部僵化”。

比如我们的多温层物流(能同时处理冷藏、冷冻、恒温商品)是顶新独创的技术,未来可能会考虑开放给其他零售品牌,变成新的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便利店会把大部分的钱投入做运营和投流,但我们还是会留一些钱做品牌内容,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才能够和这个品牌产生感情。比如前面说的以店员为主角的短剧,比如门店内播放的品牌视频,我们传递的价值观永远都是温暖的,我们全家FamilyMart的灯24小时会一直亮。

从2014年提出1万家便利店目标,到如今拥抱即时零售、深耕社区化;从依赖自有供应链,到探索开放合作——顶新的战略调整,始终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这个核心不变量。

在即时零售重塑行业规则、平台流量强势的当下,顶新没有选择“对抗”,而是以“供应链为盾,社区化为矛”,用八大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守住成本、保障商品力,用“人情味”的社区运营打开差异化,在“合作与竞争”中找到平衡。

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顶新的探索或许提供了一个样本:零售的本质从来不是“卖商品”,而是“满足人的需求”——无论是10分钟到店的便利,还是3公里内的社区服务,无论是数据驱动的商品定制,还是店员一句暖心的问候,最终都是为了让“零售”更贴近“生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奚梦瑶何猷君解绑6年婚姻她终于支棱起来了?

如安青何 浏览 10

美乌总统再度激烈争吵 特朗普爆粗口还把地图给扔了

扬子晚报 浏览 20

一直在错过!快船18年选中小桥又给送走了 得到的SGA也送走了

直播吧 浏览 2540

35岁法国总理阿塔尔辞职被拒 其26岁就已成为百万富翁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2799

英国安德鲁王子放弃王室头衔 被指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

CCTV国际时讯 浏览 27

曝曼联与沙特谈B费转会价格!B费想自己主宰未来,拜仁或加入争夺

罗米的曼联博客 浏览 42

女生在马来西亚丢手机 找回后发现相册里多了两段视频

极目新闻 浏览 22

阿里云盘6.0即将发布:新增三方应用权益包 这些功能停止服务

快科技 浏览 16587

短道速滑世巡赛:刘少昂500米摘银,孙龙摔倒后夺得铜牌

懂球帝 浏览 24

新增车道级导航与全向记录仪 腾势N9迎重磅OTA升级

网易汽车 浏览 28

戴格诺特:这是场勇敢的胜利&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赛程太困难了

直播吧 浏览 2723

美军在高速公路实弹军演 万斯安保车遭炮弹碎片击中

红星新闻 浏览 19

原来他们是爷俩,冷漠父子藏实力!低调逆袭

章眽八卦 浏览 24

黄奕和女儿开心出游,11岁铛铛颜值变化大,获赞高级脸

好丹 浏览 2792

茅台冰淇淋部分门店暂停营业?知情人士辟谣

澎湃新闻 浏览 2579

铖昌科技:相控阵T/R芯片高维布局,卫星市场爆发元年将至

爱集微 浏览 16238

俄军称再拿下哈尔科夫地区一村庄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2605

打响合资插混反击战! 试驾GL8陆尊PHEV

网易汽车 浏览 2542

百亿资产转让频现 银行加速甩包袱

北京商报 浏览 38

冲突以来驻中东美军首现死亡 拜登誓言"作出回应"

环球网 浏览 2706

央企重组“百日考”,这样的成绩能打几分?

天天汽车 浏览 33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4,版权所有 xingchentong.com
沪ICP备200179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