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网易汽车2370人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31日报道

1月29日,博世在安徽广德举办第九届智能出行创新体验日。

活动当天,博世秀出系列“黑科技”,狠狠展现了一把“硬”实力。

现场博世多次强调,“这是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土创新”。

面对激烈竞争,博世正以更“local”的姿态去应对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崛起。

不断加强本土自研,加速“智能化”转型。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汽车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在中国市场,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受到冲击。

汽车软硬件解耦、主机厂加大软件自研比例、新的软硬件供应商入局,这对博世而言是一个新挑战。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诚如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所言:

“博世,正在经历138年来最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来自外在的压力,但是更多的是源于博世自身的主动选择。

在统治汽车产业上百年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博世被称为幕后的“无冕之王”,即使在遭遇疫情冲击,原材料上涨,缺芯危机等的过去几年,博世的收益依然高于预期。

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博世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收入占博世集团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0%;

2022年,博世智能出行销售额达526亿欧,约占集团总销售的60%;

即使不改变,博世也还可以“躺赚”很久!但博世这家百年老店并没有故步自封。

早在2012年,博世集团CEO邓纳尔博士上任之初,就提出希望博世变成一家IoT公司,即物联网公司;

2014年,博世汽车技术业务部被命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增加了“智能交通”业务。

2018年,博世正式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2024年,博世更是有了一个大变化。

徐大全接替陈玉东,博世中国总裁换帅,同时,重组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成立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体验日当天,也是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领导班子的首秀。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重组后的博世智能出行集团由七大事业部组成,包括: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XC)、电驱动事业部(EM)、易特驰(ETAS)、智能交通售后(MA)、汽车电子(ME)、动力系统PS、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等。

这种结构性体系化的变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提升效率,设中国区董事会,博世总部权力下放,更好的适应博世中国向全面“软硬一体化”转型。

这是100多年来,博世第一次把汽车业务独立了出来,并与智能出行业务全面链接,进一步推进本土化,全面拥抱智能化,可见博世转型的决心。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场,凭借智能座舱,软件生态及智驾系统优势,成为搅局汽车供应链万亿市场的“鲶鱼”,例如:华为。

这些科技巨头,在软件领域,对传统的汽车供应商更像是一种降维打击,他们入局虽晚,但是速度却快,来势汹汹。很多人不禁要问,智能汽车时代,博世,尚能饭否?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对此,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

“没感觉到某些软件公司特别强大的竞争压力”

他认为与很多初创公司相比,博世更有优势!

一个是在长达百年的发展中,博世技术处于最领先地位,并且对行业的发展和判断更精准;另一个就是博世还具有开发和生产大量高质量的软硬件的能力。

对于很多主机厂宣称要“全栈自研”,王伟良并不担心,他认为这种做法狭义角度来说可以,广义上来说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成本也不允许。

他还表明,博世完全有造车的硬实力,但是博世永远不造车!

不造车,只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王伟良认为这是博世的一大优势。

一旦进入到整车制造行业中,与主机厂成为直接“对手”,则会直接影响相关技术的出售,增加合作难度。王伟良强调:“博世只做整车厂背后的男人”,这也是一百多年以来,博世一以贯之的原则,现在不造车,未来也不会造车,只会用技术去赋能助整车厂造车。“我们不是竞争对手,客户会信任我们”!

“博世不是'冠军',冠军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客户",他希望博世能聚焦终端用户,与客户更加融合,以更快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适应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赋能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博世,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还需要有一些“硬实力”。

从“躺赚”到“开卷”,面向未来智能电气化出行,博世从多方面努力狂追,补齐短板。体验日现场,博世也带来了一些新消息与科技成果。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首先是智驾转型,高阶智能驾驶加速布局。这次,博世带来了城市NOA落地的相关消息。

城市NOA混战,是2024年开年的第一场智驾厮杀,相比外面的锣鼓喧天,博世虽显低调,但是已经在暗中蓄力。

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会上介绍:

“1月20日,博世已经开通三个省的高速NOA,分别是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并且今年内会在全国落地,下半年,城市NOA也会陆续铺开

之所以时间选在下半年,吴永桥表示,“城市开通NOA需要大量泛化测试、灰度测试,要严格的测试,反复的测试,博世要跑32万公里才能正式发布”。

其次是研发本土化及持续创新能力,之前博世在中国的研发,是将德国的研发成果搬运到中国进行本地化和应用,但现在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上领先全球,研发本土化,才能更好的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在本次体验日上,博世展出了由本土团队打造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泊车软件解决方案、第三代多功能摄像头evo版以及独立式热管理系统和电驱系统等等。

其中,博世智能转弯辅助系统是首次亮相,最小转弯半径仅3.4米,该项技术已经被运用在了方程豹上面,在现场车辆工程师大秀“豹式掉头”,让人印象深刻;

而对于博世的传统强项技术,则是持续创新,博世这次带来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在采用博世积累出来的众多不同的车辆以及多年的数据基础上,应用大模型及各种AI算法,从而实现不断迭代,还做了DPB(博世智能解耦制动系统)+ ESP®的各种组合,来给车主提供多重保护;

除此之外,线控转向领域,博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都体现了博世全栈式软硬件能力和灵活的产品组合能力。

其实,并不只有智能座舱才叫智能化,博世发挥自身强项技术,通过软件和电子系统,在底盘和车身控制领域发力,提升车辆安全性以及舒适驾乘体验,也是智能化的一个方面。

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提到,“博世持续在华投入智能出行领域,目前共有24个制造基地,超过3.5万员工,超过9000名研发人员。

博世,这艘巨轮,已经开足马力,正全速驶过智能转型的万重山。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当远方第一片叶子开始晃动时,博世或许就敏锐的嗅到了危机。

大象转身,会有一些短暂的困难,但是一旦转身完毕,也必然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

2023,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持续的“内卷”时代,主机厂的降价需求,也将这种压力直接传达至博世的神经中枢,2024,向外突围成为很多车企的既定目标。

对此,持续转型,苦练“内功”的博世,已做好准备,将凭借全栈式软硬件能力、创新与制造实力以及全球布局与经验,持续为中国车企赋能,助力中国车企把握本土和海外市场机遇。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消息称三星下半年推出Vision Pro竞品,搭载XR2 Plus Gen 2

IT之家 浏览 14707

新质·中国造 低空经济竞速,谁是下一座“天空之城”?

南方都市报 浏览 15578

吉利“神盾短刀”新一代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官宣:580mm

IT之家 浏览 15839

又一家汽车巨头发生数据泄露 周鸿祎称新能源车是烧数据

汽车专业网 浏览 2437

TikTok CEO被反复盘问是不是中国公民 美媒看不下去了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367

章子怡结束日本游回国,约闺蜜逛街购物超开心,司机帮撑伞好贴心

扒虾侃娱 浏览 2471

王思聪又换女伴了?和白富美吃火锅,女方气质好!

缘木不求娱 浏览 2473

一个AI魔法小泡泡,竟能让家里的毛绒玩具开口说话?丨New Things

36氪 浏览 20407

俄罗斯副防长铁木尔·伊万诺夫被解职

新华社 浏览 2262

了解今年早春的3个流行趋势,真是好看不挑人,再不怕显土了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383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盖世汽车 浏览 2150

借钱买来公司“扮靓”业绩 同仁堂旗下第四个IPO瞄准港交所

科创板日报 浏览 2286

生成式AI开启大航海时代,但不能靠一个模型走天下

创业邦 浏览 15368

凶多吉少?巴西美洲杯小组赛仅1胜8强战乌拉圭 维尼修斯停赛

Emily说个球 浏览 2179

终于找到了中年女人的榜样,穿衣不花也不朴素,美得刚刚好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272

为什么不建议买理想MEGA的大象灰版本?不是花一万块,而是安全性

车有梗 浏览 2273

“大佬”纷纷出山,新基金“抄底季”有了“主心骨”?

华尔街见闻官方 浏览 2338

俄反对派人士狱中放风后失去知觉身亡 拜登发表讲话

红星新闻 浏览 2407

俄国防部发布视频 称摧毁乌军部署在顿涅茨克防空系统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382

盗取具荷拉保险柜小偷被扒!疑似男星Zico,众多细节都对应上了

萌神木木 浏览 2239

适合微胖女人“不显胖”的穿搭,保暖不臃肿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348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4,版权所有 xingchentong.com
沪ICP备200179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