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技术路线图3.0,中国汽车2040年这么干

帮宁工作室0人阅读





「架构更趋完善,视野全面升级」

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15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将是怎样的面貌?

先来看预测结果: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销量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比例,仍将有三分之一左右;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 BEV 占80%;L4 级在智能网联新车中全面普及,L5 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10月22日下午,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重庆开幕。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简称技术路线图3.0),指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路径。



从编制背景来看,权威性与专业性贯穿历版技术路线图始终。“受国家部委委托、2000余位专家联合编制,历时18个月研究的顶层设计文件。”张进华介绍,技术路线图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从2016年1.0版到2020年2.0版,再到2025年3.0版,每一版迭代都匹配产业发展阶段。

其中,1.0版奠定电动化基础;2.0版推进技术深化;3.0版则着眼全球竞争,补上2040年长期目标。

从核心内容来看,技术路线图3.0版主要有3项突破:

一是时间维度延伸,在2025-2035年目标基础上,新增2040年目标,形成短期-中期-长期的完整目标链。

二是架构更趋完善,“1+5+26”的3层体系,让技术路径从宏观到微观层层落地,覆盖节能、新能源、智能网联这3个核心领域。“1”即一个总体报告,“5”指5个技术群,“26”是26个专题首次把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体系同构独立成册。

三是视野全面升级,首次将产业发展与全球变革深度绑定,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将从本土创新转向全球协同创新,在技术标准、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更主动参与全球竞争。

01

内燃机不会消失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混动、增程、纯电等三大技术阵营的路线之争愈发激烈。需明确的是,这场争论并非技术层面的高低对决,而是不同使用场景下最优解的选择博弈。



未来15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重要动力来源,预计到2040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汽车需以内燃机为动力源或协同动力源。同时,2030年内燃机将普遍实现混动化,传统纯内燃机汽车的占比在2030年后将大幅缩减。张进华的发言对此作出了关键论断。

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细化了这个趋势,从销量、能耗、技术等3个维度,给出明确指标:

其一,销量占比。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占乘用车新车销量三分之一左右;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全面混动化;2040年,混合动力商用车占传统能源商用车新车销量超65%,低碳零碳商用车渗透率超15%。



其二,能耗标准。乘用车混合动力车型平均燃料消耗量逐步下降,2030年达4.5L/100km,2035年降至4.0L,2040年进一步低至3.5L。

其三,技术方向。汽车节能技术聚焦3个核心——动力来源多元化、能源效率最大化、控制模式智能化。其中,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效率将突破48%,零碳燃料与传统能源互补支撑多元动力体系,轻量化技术以多材料混合结构设计为核心方向,智能技术则赋能能源管理全局动态优化。

02

新能源将占八成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再攀高峰,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尤为迅猛,销量从2020年不足140万辆,飙升至2024年近1300万辆,市场占比由5.4%跃升至40%以上。

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势头持续强劲,新能源占比已突破46%,增速高达35%左右。

从曾经不被看到到如今几成半壁江山,未来新能源汽车是否会成为市场绝对主力?答案已明确。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到2040年平均渗透率将超过80%,其中乘用车超85%,商用车也将突破75%。”张进华预判。

在这个格局中,电动车将占据主流地位,而燃料电池汽车将在重型商用车低碳化进程中承担关键角色,预计2040年实现百万量级产量、400万辆左右保有量。

市场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技术路线精准布局与持续迭代。

在动力电池领域,行业形成高比能与性价比两条路线并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场景与产品定位灵活选择。

对其核心技术指标,技术路线图3.0明确:技术领先的典型A级新能源乘用车,2030年每百公里电耗将小于10kWh,2035年降至9.5kWh,2040年进一步优化至9.2kWh,能耗效率持续升级。

电池技术进阶更值得期待。当前主流的液态电池,正逐步向固液混合与全固态方向升级,全球都在关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进程。



据判断,2030年,全固态电池有望进入小批量产业化阶段,但能否达到500瓦时/公斤的期待性能,仍需持续观察;到2035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大规模全球推广,综合性能、成本与环境适应性将更贴合市场需求。

驱动系统领域同样亮点纷呈。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性能将持续提升:集中式电驱动系统将实现机电深度集成以优化品质,分布式电机系统则将与智能底盘深度耦合,通过机电耦合总成的构型创新,实现性能突破。

业内期待,2035年前后,分布式驱动将成为电动化的重要驱动模式,为车辆带来更优的操控性与能效。



从市场数据到技术蓝图,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将达70%左右,2035年突破80%,2040年实现85%以上。

03

2040年开车“不用管”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火,未来开车不用自己动手的日子越来越近。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不同阶段的“智能开车”又是什么样?

从发展阶段来看,2030年将成为关键转折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相关判断显示,到那一年乘用车 L2 级组合辅助驾驶将基本普及,商用车 L2 级渗透率也将达到50%左右。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行业对2030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的共识度尚不高,但那一年有望成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产业化的“DeepSeek时刻”,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到技术落地场景,2030年将实现显著突破:城市道路将支持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泊车等高频场景则落地L4级高度自动驾驶,且智能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高速公路事故间隔里程为100万公里/起,城市工况为50万公里/起。

到2035年,70%以上的乘用车都能实现 L3 或 L4 级自动驾驶。前者为特定条件下(比如城市道路),汽车能自己处理大部分情况,只有遇到复杂问题才需要人接手;后者则是在更多场景下,汽车都能自主应对。

商用车进步也很快,85%以上能达到 L2 级及以上水平,超过35%的商用车能实现 L4 级功能。像公交车、物流车这类营运车辆,会率先实现无人化,届时每年卖出的 L4 级自动驾驶营运车能达到百万辆级。



2040年,开车完全不用管,几乎所有新出的智能网联汽车都能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不管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汽车都能自己安全行驶,甚至比专业司机还靠谱——安全性、适应能力、效率都超过职业驾驶员。

更惊喜的是,L5 级自动驾驶汽车也会开始上市,这意味着在任何路况下,汽车都能完全自主驾驶,人只需要当个乘客就行。

背后的技术也在升级,以后汽车会靠 AI 系统自主学习优化,还能和道路、云端系统互相配合,不管是感知路况还是做决策,都会更智能、更安全。

04

技术体系大爆发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向移动智能体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

在“第十二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全体会议暨智能网联主论坛”上,东风汽车原董事长竺延风认为,在 AI、大模型等新技术及科技工作者推动下,汽车与科技深度交融,功能加速落地,其定义从个性化交通工具,拓展为第三生活空间,并升级为有温度的情感伙伴与移动智能体,内涵持续丰富。

根据技术路线图3.0,未来15年,汽车共性支撑技术将借智能化、集成化,实现跨域融合转型,核心聚焦4个领域,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体升级。

这4个核心领域技术演进方向为:

一是智能底盘,具备可重构、模块化、自进化能力,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实现功能单元的服务化。



二是电子电气信息架构,实现车-云集中式架构,大规模运算在云端完成,全面支持弹性算力分配。

三是汽车芯片支持从通用人工智能到超级人工智能跨越,主要芯片的集成度、能效与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车用操作系统具备原生 AI 能力,实现车路云协同融合智能自适应,满足整车15级智能驾驶、L4 级智能座舱技术要求,与智能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无缝互联。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技术群首次与产品技术体系重构,并首创了汽车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分级方法。该分级方法从要素、环节、分级等3个维度搭建框架,为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评价标准。

基于此,技术路线图3.0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到2030年,有少数企业能达到智能化工厂水平;到2035年,少数企业可进一步迈向更高阶的智能阶段;到2040年,有40%的企业达到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真正实现人、产、供、销、服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作为凝聚行业集体智慧的成果,路线图3.0及时回应了当下行业关切的重点问题,同时,在技术变革风起云涌、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以行业共识明确了未来15年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

从1.0到2.0再到3.0,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中国方案,不仅改写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也推动中国向世界汽车强国前列迈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茅台冰淇淋部分门店暂停营业?知情人士辟谣

澎湃新闻 浏览 2578

票房破100亿,只是个起步!乌尔善、陈思诚要掀起一波新高潮了

皮皮电影 浏览 2508

不老神话!39岁詹皇正面隔扣乔治露发狠表情 队友抱头不敢信

厝边人侃体育 浏览 2755

刺杀李在明凶手被正式批捕:凶手跟随行程踩点6次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728

特朗普呼吁立即停火 遭俄方坚决驳斥

财联社 浏览 4

万科:董事长辛杰辞职

网易财经 浏览 40

看来看去还是这些穿搭舒适!深浅互补、多穿阔腿裤,简约自然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35

哈马斯:以方行为将使谈判进程回到零点

国际在线 浏览 2525

曾喊话要"抹去以色列" 内贾德登记参加总统选举后发声

上游新闻 浏览 2874

万亿美元豪赌,Open AI创始人: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23

杨幂六一儿童节为10岁女儿送生日祝福,喊小糯米“我闺女”好亲昵

娱絮 浏览 2532

用血液发电并测量电导率,新型纳米芯片可快速监测健康状况

IT之家 浏览 16243

B级车杀入八万元区间,汽车的价格战到底路在何方?

江瀚视野 浏览 33

券商2月金股出炉:这些股获力挺,看好顺周期板块

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2731

自称窦骁前女友发声!内涵他目的性极强爱交富家女,很理解何超莲

萌神木木 浏览 7

媒体:中方连续2天就涉美议题表态 给出的答案很干脆

新民周刊 浏览 2804

全球首家!速腾聚创(02498)全栈自研数字激光雷达芯片通过AEC-Q认证,技术断代领先

智通财经 浏览 37

特朗普专机着陆区附近发现"狩猎架" FBI证实介入调查

红星新闻 浏览 18

陈伟霆何穗官宣结婚生子,夫妻俩抱娃露面幸福满溢,二人隐藏好深

扒虾侃娱 浏览 24

《热辣滚烫》被质疑票房注水,开工第一天就暴跌,贾玲冠军要没了

萌神木木 浏览 2740

港股IPO市场火热,7家公司同日开启招股,“打新”赚钱效应显现

独角兽早知道 浏览 2455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4,版权所有 xingchentong.com
沪ICP备200179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