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死亡互联网理论」刷屏硅谷!Reddit创始人预警,奥特曼公开发声

新智元20人阅读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新智元导读】近段时间,「死亡互联网理论」刷屏硅谷,OpenAI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Reddit联合创始人Ohanian等纷纷对其发表评论。失去真实性的网络等同于死亡。AI生成内容正席卷社交平台,从图片、视频到自动化评论。互联网的未来不在真假之争,而在重拾「真实」的信任与温度。

当互联网被AI内容淹没,真正由人类创作的内容正在日益缩减。

「如今的互联网,大部分已经死了」,近日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一语惊人。


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

他口中的「互联网死亡」并不是指互联网被关闭了,而是被铺天盖地的AI生成内容所淹没,失去了真实的生命力。

Ohanian所言非虚。

曾经汇聚人类真实思想和交流的网络,如今正被大量AI生成的内容所占据:

你看到的热帖、阅读的文章、甚至与你争论的「网友」,都可能根本不是人类,背后或许早已是算法与AI的「回声」。

AI生成内容的无序扩张,正在蚕食互联网的真实性。


旅行类大V Chris Broad在X平台上表示,「死亡互联网理论」现在已经成为「死亡互联网现实」:

每天都有普通人给我发消息,让我去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人们在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相关主题账号或页面中提到的……这些帖子通常包含完全虚假的AI照片,下面还有机器人账号在评论区盲目地称赞照片。

Chris Broad提醒人们要小心自己关注和点击的内容。「要知道,大多数页面、内容以及粉丝数量,都是被严重人为夸大的。」


网友Swarn也提到经常会刷到疑似AI生成的推文,他会通过内容中夹杂的「突然转折、刻意堆砌的词汇、借用的隐喻」来识别「AI味」。

Goddess预测到下一年「死亡互联网理论」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所有社交媒体账号并非都是真实的人。


这股热潮,甚至把OpenAI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也惊动了。


Sam Altman认为「死亡互联网理论」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他提到「现在的确存在很多由大模型驱动的Twitter账号」。

这些AI生成内容的泛滥,让Altman再度担心「死亡互联网」理论的影响。

不真实,毋宁死

「死亡互联网」理论的起源

「死亡互联网理论」(DIT,Dead Internet Theory),传递出这样一种核心态度:

不真实,毋宁死。

它认为只有真实才是互联网的生命——失去真实性,就等于是宣告了互联网的「死亡」。

2021年,用户IlluminatiPirate在Agora Road论坛发帖提到了「死亡互联网理论」,这位网友对其的定义就是「大多数互联网变得虚假」。


伴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死亡互联网理论」思潮在网络论坛和社区中开始逐渐流行,背后的驱动因素正是「真实感」的逐渐丧失:

现代互联网带来了花样百出的玩法,但真实感也被玩丢了。

早期互联网那种有机的、用户驱动的特性一点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生成的内容(数据)以维持活动和参与度。

随着生成式AI的出现,让「死亡互联网理论」获得了更多的「现实支撑」。

因为生成式AI更像人类,它们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应用于放大点赞、评论和分享数据等。

就连Sam Altman,这位亲手让ChatGPT风靡全球的「AI之父」,也被铺天盖地的「程序味儿」搞破防,他忍不住吐槽Reddit上的AI腔调(LLM-speak),认为这让人际互动「感觉很假」。

从早期互联网,到社交媒体时代,再到生成式AI浪潮,原来那个真实的互联网已逐渐被一个由AI主导的互联网所取代,「技术登月」越来越多,但真实感却越来越少了。

换句话说,「死亡互联网」理论的市场越来越大了。

「死亡互联网」的升级版

如今,如火如荼的AI浪潮,正按下「互联网死亡」的加速键,并且还带了它的升级版本。

据Cloudflare的长期监测显示,机器人流量约占整体应用流量的31%左右,并在部分地区和时段阶段性超越人类访问。

Imperva在2025年版的《Bad Bot Report》中则指出:自动化流量在2024年已达51%,其中从事恶意活动的「坏机器人」占比升至37%。

这里的「坏机器人」在生成式AI时代更为突出,因为它们更善于伪装成人类行为。

它们有时只是在社交媒体上生成一些空洞或胡言乱语的评论,但也可能被恶意使用,比如制造虚假的页面浏览量、用户互动和使用时长,从而造成公司业绩数据的扭曲。

不止活跃于社交媒体,生成式AI还在逐步接管人类表达领域。

Graphite的一项数据记录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2024年11月,网络上发表的AI生成文章数量超过了人类撰写的文章数量。


据Graphite观察,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来,AI生成文章数量显著增长,但在过去一年中AI生成文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可能是因为早期AI生成文章质量不佳导致的。

但随着AI生成文章质量的提高,再加上AI生成文章的速度之高、成本之低也远非人类可比,可以预见未来AI文章的数量还会稳定增长。

这意味着,AI生成内容的数量增长不仅改变了信息来源的结构,也正在重塑网络生态真实感的「基线」,也可能带来AI时代「互联网死亡」的升级版——模型崩溃。


https://arxiv.org/pdf/2305.17493

这一点在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发表的《递归的诅咒(Curse of Recursion):在AI生成数据上再训练会导致模型遗忘》论文中已经得到了理论上的证实。

AI时代真正的危机是模型崩溃。

在大模型使用生成数据继续训练(continue training)的递归过程中,模型会慢慢「忘记」或偏离原始人类语言分布的某些细节,尤其是那些少见或者边缘的模式。

这样模型会逐渐丢失多样性沦为一切趋于平庸的同质化,最终出现模型崩溃(Model Collapse)。

这就好像把一张照片在上一代复印件的基础上不断复印,其清晰度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一张模糊的、缺乏细节的照片。

当越来越多的AI内容成为模型的训练数据,就可能带来模型能力的下降,由此产生更多劣质的AI内容,这些内容再训练出更差的AI模型,最终就是更严重的危机——模型崩溃。

从互联网的「死亡」,到模型的「崩溃」,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是「失真」的演进。

让互联网更「人」一点,更「真」一点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认为搜索引擎会被AIGC 「深刻改造」因此AI回答与人类内容的协同将成为主流交互范式。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应当把AIGC视作时代性通用技术,将无处不在地嵌入创作、工程与组织工作流。

随着AI对于互联网和人类社会的渗透,AI生成的内容将会像Sam Altman预言的那样,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这就带来一个难题:如何区分AI和人类生成的内容。

随着人类正越来越多地与AI合作,让这一点变得更加困难。

的确,一个人在工作中利用AI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它来搜索,整理材料等,因此很难明确地说某项内容是AI生成的还是人类生成的。

实际上很多AI生成的内容,背后是人类在引导、编辑、校正。

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亚马逊网络服务副总裁Stefano Soatto的话来说,「二者之间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并非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是垃圾内容。」

在这种共生的关系下,用不用区分AI和人类生成的内容?

Sam Altman认为,「好不好比是不是AI产出更重要」,但他也提出要有「可验证的来源」与治理工具,以识别哪些是AI生成的并提升信任。

Altman认为识别AI生成内容是为了提升对内容的信任度,他曾多次提醒不要过度信任模型,因为AI也会「自信地编造」。

同样,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也认为,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评估体系为此来兜底,他认为虽然模型「胡说」频率可能低于人类,但出错方式更「出其不意」。

Elon Musk也强调要用AI去检测/溯源合成视频与深伪,在平台层面构建「内容鉴别器」。

这点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近日,Sora 2上线后短时间内就有大量「以假乱真」的视频在社媒流通,YouTube、Meta正通过出台「贴标」「降权/限变现」等方式,试图限制「AI灌水内容」的扩散。

对于AI生成内容的监管也在多地加码。

比如,美国政府在2025年5月19日正式出台《TAKE IT DOWN 法案》,将故意发布或威胁发布非同意的亲密图像(包括 AI 生成的深度伪造)定为犯罪行为。


欧盟首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规《AI法案》明确合成内容必须标识、与用户交互需透明提示。

识别AI内容是为了安全,避免AI噪声,但即便是AI生成的内容优于人类,这种区别仍然是必须的。

因为相比较好坏,真实性永远更为重要。

不仅是互联网,即使是AI时代的数字生命,本质仍然在于「真实」。

在人机共生的时代,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人类与AI的区别或者优劣,而是如何让AI服务于人类的真实。

无论未来技术如何演进,人类仍需守住那份「真实」的火种。

参考资料:

https://graphite.io/five-percent/more-articles-are-now-created-by-ai-than-humans%20%20

https://arxiv.org/pdf/2502.00007%20

https://x.com/AskPerplexity/status/197858741180315694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哦莫莫!谁没有看这季《花少》我都会伤心的!

Yuki女人故事 浏览 2753

A股突发!刚刚,释放三大信号!

券商中国 浏览 36

千亿百济神州“王牌抗癌药”又摊上事了?

野马财经 浏览 2654

保时捷下一代电动 718 Cayman 原型车路测图曝光

IT之家 浏览 23

特朗普向米莱表态:若你们与中国军方合作 我很不高兴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6

陈妍希戴婚戒现身活动,因宣传两部新剧,被质疑离婚新闻是炒作

娱絮 浏览 2636

多家期货公司“踩红线”被罚 部分企业内控存缺陷

证券时报 浏览 2620

苹果的大屏可折叠 iPad 可能因开发问题而延期到 2029 年

威锋网 浏览 6

荣耀 Magic V Flip 官宣 6 月 13 日发布,折叠屏形态行业最全

IT之家 浏览 15744

Qwen登顶AI赚钱大赛只是开始?“弃GPT投Qwen”已在硅谷蔓延开来

硅星人 浏览 1

梅州1-4云南,佩德罗-恩里克双响,迪力穆拉提任意球建功

懂球帝 浏览 1

俄罗斯副防长伊万诺夫被解职 被指受贿11.85亿卢布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2974

揭秘5月私募持仓表现!康曼德擒获AIPC牛股!

私募排排网 浏览 2479

今年过年,这5个变美法则让你越来越好看!

LinkFashion 浏览 2696

VOGUE热捧刘亦菲被反噬,20周年众多大咖不出席,场面太尴尬!

萌神木木 浏览 13

菲专家:马科斯是美国的喉舌 我有101%的把握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904

具俊晔去画廊被喊艺术家,被女友人靠肩很享受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2772

拜登拒绝退出总统竞选:自己是击败特朗普的最佳人选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3013

长友佑都:目前的巴西并非最强形态,我认为日本队有机会取胜

懂球帝 浏览 28

因场地积水严重,欧协联里耶卡vs布拉格斯巴达比赛被迫延期

懂球帝 浏览 1

主流纯电颠覆者!吉利银河E8上市,抢占主流新能源车定价权

车市红点 浏览 2620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4,版权所有 xingchentong.com
沪ICP备200179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