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网易汽车2464人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31日报道

1月29日,博世在安徽广德举办第九届智能出行创新体验日。

活动当天,博世秀出系列“黑科技”,狠狠展现了一把“硬”实力。

现场博世多次强调,“这是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土创新”。

面对激烈竞争,博世正以更“local”的姿态去应对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崛起。

不断加强本土自研,加速“智能化”转型。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汽车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在中国市场,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受到冲击。

汽车软硬件解耦、主机厂加大软件自研比例、新的软硬件供应商入局,这对博世而言是一个新挑战。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诚如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所言:

“博世,正在经历138年来最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来自外在的压力,但是更多的是源于博世自身的主动选择。

在统治汽车产业上百年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博世被称为幕后的“无冕之王”,即使在遭遇疫情冲击,原材料上涨,缺芯危机等的过去几年,博世的收益依然高于预期。

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博世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收入占博世集团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0%;

2022年,博世智能出行销售额达526亿欧,约占集团总销售的60%;

即使不改变,博世也还可以“躺赚”很久!但博世这家百年老店并没有故步自封。

早在2012年,博世集团CEO邓纳尔博士上任之初,就提出希望博世变成一家IoT公司,即物联网公司;

2014年,博世汽车技术业务部被命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增加了“智能交通”业务。

2018年,博世正式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2024年,博世更是有了一个大变化。

徐大全接替陈玉东,博世中国总裁换帅,同时,重组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成立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体验日当天,也是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领导班子的首秀。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重组后的博世智能出行集团由七大事业部组成,包括: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XC)、电驱动事业部(EM)、易特驰(ETAS)、智能交通售后(MA)、汽车电子(ME)、动力系统PS、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等。

这种结构性体系化的变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提升效率,设中国区董事会,博世总部权力下放,更好的适应博世中国向全面“软硬一体化”转型。

这是100多年来,博世第一次把汽车业务独立了出来,并与智能出行业务全面链接,进一步推进本土化,全面拥抱智能化,可见博世转型的决心。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场,凭借智能座舱,软件生态及智驾系统优势,成为搅局汽车供应链万亿市场的“鲶鱼”,例如:华为。

这些科技巨头,在软件领域,对传统的汽车供应商更像是一种降维打击,他们入局虽晚,但是速度却快,来势汹汹。很多人不禁要问,智能汽车时代,博世,尚能饭否?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对此,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

“没感觉到某些软件公司特别强大的竞争压力”

他认为与很多初创公司相比,博世更有优势!

一个是在长达百年的发展中,博世技术处于最领先地位,并且对行业的发展和判断更精准;另一个就是博世还具有开发和生产大量高质量的软硬件的能力。

对于很多主机厂宣称要“全栈自研”,王伟良并不担心,他认为这种做法狭义角度来说可以,广义上来说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成本也不允许。

他还表明,博世完全有造车的硬实力,但是博世永远不造车!

不造车,只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王伟良认为这是博世的一大优势。

一旦进入到整车制造行业中,与主机厂成为直接“对手”,则会直接影响相关技术的出售,增加合作难度。王伟良强调:“博世只做整车厂背后的男人”,这也是一百多年以来,博世一以贯之的原则,现在不造车,未来也不会造车,只会用技术去赋能助整车厂造车。“我们不是竞争对手,客户会信任我们”!

“博世不是'冠军',冠军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客户",他希望博世能聚焦终端用户,与客户更加融合,以更快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适应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赋能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博世,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还需要有一些“硬实力”。

从“躺赚”到“开卷”,面向未来智能电气化出行,博世从多方面努力狂追,补齐短板。体验日现场,博世也带来了一些新消息与科技成果。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首先是智驾转型,高阶智能驾驶加速布局。这次,博世带来了城市NOA落地的相关消息。

城市NOA混战,是2024年开年的第一场智驾厮杀,相比外面的锣鼓喧天,博世虽显低调,但是已经在暗中蓄力。

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会上介绍:

“1月20日,博世已经开通三个省的高速NOA,分别是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并且今年内会在全国落地,下半年,城市NOA也会陆续铺开

之所以时间选在下半年,吴永桥表示,“城市开通NOA需要大量泛化测试、灰度测试,要严格的测试,反复的测试,博世要跑32万公里才能正式发布”。

其次是研发本土化及持续创新能力,之前博世在中国的研发,是将德国的研发成果搬运到中国进行本地化和应用,但现在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上领先全球,研发本土化,才能更好的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博世:永远不会造车,要做汽车产业的赋能者

在本次体验日上,博世展出了由本土团队打造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泊车软件解决方案、第三代多功能摄像头evo版以及独立式热管理系统和电驱系统等等。

其中,博世智能转弯辅助系统是首次亮相,最小转弯半径仅3.4米,该项技术已经被运用在了方程豹上面,在现场车辆工程师大秀“豹式掉头”,让人印象深刻;

而对于博世的传统强项技术,则是持续创新,博世这次带来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在采用博世积累出来的众多不同的车辆以及多年的数据基础上,应用大模型及各种AI算法,从而实现不断迭代,还做了DPB(博世智能解耦制动系统)+ ESP®的各种组合,来给车主提供多重保护;

除此之外,线控转向领域,博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都体现了博世全栈式软硬件能力和灵活的产品组合能力。

其实,并不只有智能座舱才叫智能化,博世发挥自身强项技术,通过软件和电子系统,在底盘和车身控制领域发力,提升车辆安全性以及舒适驾乘体验,也是智能化的一个方面。

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提到,“博世持续在华投入智能出行领域,目前共有24个制造基地,超过3.5万员工,超过9000名研发人员。

博世,这艘巨轮,已经开足马力,正全速驶过智能转型的万重山。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当远方第一片叶子开始晃动时,博世或许就敏锐的嗅到了危机。

大象转身,会有一些短暂的困难,但是一旦转身完毕,也必然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

2023,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持续的“内卷”时代,主机厂的降价需求,也将这种压力直接传达至博世的神经中枢,2024,向外突围成为很多车企的既定目标。

对此,持续转型,苦练“内功”的博世,已做好准备,将凭借全栈式软硬件能力、创新与制造实力以及全球布局与经验,持续为中国车企赋能,助力中国车企把握本土和海外市场机遇。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以驻英大使提及加沙遭轰炸:美国二战时也曾轰炸日本

环球时报新闻 浏览 2424

美国联邦法官宣布:无限期推迟一场涉特朗普重要审判

财联社 浏览 2539

别人关店它接盘,这个品类悄悄开出了22.4万家!

餐饮老板内参 浏览 2225

王家卫又被炮轰!挪用《繁花》电影情节不给编剧署名,遭公开指责

萌神木木 浏览 2366

等你老了别穿“老年装”,跟这些中年妈妈学穿搭,时髦大气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218

蔚来手机负责人更换,是因为产品不达预期?

钛媒体APP 浏览 15663

年过四十岁的女人,夏天多穿这些“过膝裙”,越老越气质优雅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344

疫苗行业之“困”,增持1000万,康希诺该如何破局?

侃见财经 浏览 2324

用魔法打败魔法,电信公司已部署 AI 遏制诈骗电话

IT之家 浏览 21309

推荐1.5T轻野Pro版 北京BJ30购车指南

车质网 浏览 2187

贾玲这场床戏,不该被嘲笑

独立鱼 浏览 2489

多项功能再优化 坦克700 Hi4-T首次OTA升级

网易汽车 浏览 2275

合创走到悬崖边!员工拉横幅维权,5月销量不到200台

超电实验室 浏览 16483

一个时代终结!HMD手机官宣:放弃诺基亚品牌

快科技 浏览 15714

大龄女性夏季怎么穿更优雅?这些技巧要学会

Yuki时尚酱 浏览 2288

谍照曝光,“阿尔卑斯”能挽救蔚来的颓势吗?

观察者网 浏览 15911

郭晶晶晒全家滑雪照 与霍启刚合照超甜蜜!

笑猫说说 浏览 2502

上海一医院侧门疫情后封闭至今 官方回应病人无法接受

上观新闻 浏览 2219

澳波:最后10分钟能看到维拉已经很疲惫;不能吹捧这场胜利

懂球帝 浏览 2430

胡塞武装称已袭击美国航母 美官员称未发现航母遭袭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 2285

比亚迪4S店:宋L DM-i八月上市!没想到价格这么低

爱卡汽车 浏览 2197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4,版权所有 xingchentong.com
沪ICP备20017958号-8